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贺州行侧记
时间: 2024-11-05 14:32:04 | 作者: 细粉加工设备
产品特点
6月的贺州,草木葱茏,景色宜人。一批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客人踏上这片热土,于行走间感受贺州山水人文之美、见证贺州东融发展成果。
6月26日至28日,为期3天的“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贺州行”采风活动精彩开展,广东广播电视台、深圳特区报、香港商报、澳门日报等15家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先后前往钟山县、昭平县、富川瑶族自治县、平桂区,围绕贺州文旅康养产业、电子信息产业、石材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等主题进行深入采访,全方位了解贺州市重点产业发展状况。
刚到贺州,采风团的记者们就直奔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园。他们来到园区企业生产车间,通过与工人面对面交流、集中采访相关负责人的方式,了解产品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,聆听企业从大湾区迁移来贺的故事,以及企业产业链拓展和市场前景等。
目前,钟山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入驻电子信息企业32家,其中大湾区企业26家,占比超八成,将建设成大湾区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园区、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。大家纷纷感叹:贺州承接大湾区企业转移潜力巨大。
“我从广州南站到贺州站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,感觉从一线城市一下子到了‘后花园’一样的地方,大湾区企业转移至这里,对彼此发展都是双赢。”羊城晚报社民生新闻部主任刘云说。
在钟山县东融(供港)稻菜产业示范基地,采风团的记者们来到田间地头,把镜头对准正在采摘甜玉米的工人。在集中采访中,记者们了解到,该基地以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,主要种植菜心、玉米,得益于交通优势,采摘的蔬菜通过预冷、运输,第二天凌晨就能出现在香港市场上。贺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胥宇建介绍,贺州2023年实现供港蔬菜直销600多吨,下一步希望加大与港澳地区合作,引进蔬菜加工企业、金融企业、经营主体共同推动贺州供港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深圳新闻网记者单铭捷不禁感慨:“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贺州的优质农产品运到大湾区,贺州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‘菜篮子’。”
据统计,2023年,贺州市新增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32家,占广西全区新增总数比重86.48%;累计达到52家,占全区总数的63.41%。新增香港优质“正”印认证证书51张,有机产品认证证书75张。
采风团的记者们还走访了黄姚古镇、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、富川瑶族自治县虎头村等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。在采风过程中,记者们漫步黄姚青石板路,一品古镇的静谧古朴;于姑婆山的仙姑瀑布前打卡拍照,感受姑婆山带来的那份夏日清凉;在虎头村的童话世界里徜徉,重温儿时的童趣……
“在景区停车场看到很多车都是广东的牌照,能看出贺州深得大湾区游客的喜爱。”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张琪说,通过对这几个景点的采风,全面感受到了贺州的文旅康养产业极具特色,感受到了贺州人文风景的魅力所在。
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丽“后花园”,2023年,贺州旅游接待总人数、旅游总消费同比分别增长90.4%、62.6%,大湾区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约70%。
贺州是全国知名的“重钙之都”“岗石之都”,正在努力打造“母粒之都”。目前,贺州已构建起“矿山开采—天然石材及工艺品—碳酸钙粉体—人造岗石—复合新材料—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”的“一石多吃、吃干用尽”循环发展模式。
采风团最后一站来到了位于平桂区的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,参加2024中国贺州国际石材碳酸钙产销对接暨投资推介会开幕式。他们进园区访企业,了解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链发展状况,感受贺州石材碳酸钙产业的发展潜力。
一块石头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吗?采风团的记者们在贺州得到了肯定的答案。贺州借“东融”之力,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碳酸钙产业转移,创新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,推进石材碳酸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。
“此次采风活动,让我真正领略到了贺州的魅力。从古朴自然的黄姚古镇,到让人仿佛置身阿勒泰、悠闲惬意的虎头村;从承接湾区产业转移建设制造基地,到充分挖掘本地矿产资源潜力、推动原始石材行业向绿色化、高端化转型,都让人感受到贺州的未来可期,非常期待贺州给我们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。”深圳特区报记者杨渝嘉说。
工程案例
相关设备